网站标志
文章列表
文章搜索
 
 
文章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
作者:广西假肢康复中心    发布于:2013-06-27 09:57:46    文字:【】【】【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意见

 

(桂政发〔20111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桂发〔200935号)精神,加快培育发展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实现我区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的战略目标,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际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培育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具有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大力扶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选择市场前景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经济效益好的领域作为主攻方向,以提升我区产业发展水平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抓手,以基地为载体,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和金融投入,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和集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重点突破。

  以重大技术突破为目标,选准主攻方向,明确发展重点,整合资源要素,争取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2. 坚持市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选择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较好基础条件的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

  3. 坚持改革创新。

  改革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自主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发挥科研院所及高校的技术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基础上努力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聚集,形成产业化。

  4. 坚持政府引导。

  发挥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规划指导作用,整合资源,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政府性资金支持力度。

  5. 坚持开放合作。

  进一步扩大国内国际新兴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注重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项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争取达到1300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左右,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推进、健康发展的基本格局。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形成一批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显著影响的新兴产业,先导和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再经过10年或者15年左右的努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在局部领域达到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成为推动我区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战略任务。

  “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也是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工作重点。通过培育一批重点产业,打造一批特色基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壮大一批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平台,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全力推进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及其今后一段时间,要大力推进“双十千项工程”,重点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农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海洋产业、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建设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即我国南方民族药和国家基本药物重大疾病原料药基地、有色金属新材料和生物基新材料基地、清洁能源示范基地、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区域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区域性特色生物农业基地、世界级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海洋产业基地、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养生基地等产业基地;围绕重点领域,统筹推进1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建设。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紧紧抓住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重大疾病医药创制、医药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的历史机遇,发挥现有技术和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壮瑶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加快提升我区医药的整体创新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全力打造我国南方民族药和国家基本药物重大疾病原料药基地。

  1. 现代中药。

  通过建设世界级的广西药用植物园,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基地建设。整合全区医药研发资源,支持产学研结合,构建创新药物研发技术平台与产品孵化器。重点支持产业园区和骨干企业,充分利用我区八角、青蒿、玉桂等特色资源开发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创新产品;积极支持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大力推进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高中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中国—东盟中药物流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双边药物贸易发展。

  2. 壮瑶医药。

  加大对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的自治区、市、县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扶持,建立和完善壮瑶医服务网络,提升我区以壮瑶医为代表的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实施壮瑶药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工程,利用现代科技开发一批疗效确切的壮瑶药制剂,支持以壮瑶药为主要原料的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加快壮瑶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3. 生物制药。

  重点支持采用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融合技术等生物技术,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生物医药、新型疫苗与快速诊断试剂等。重点研制对预防、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药物。

  4. 医疗器械。

  加快培育发展医疗器械制造业,重点支持现有骨干企业,瞄准高精产品的发展前沿,增加产品品种,扩大生产规模,打造一批名优企业;加大力度支持发展市场潜力大的尿液、血液分析仪、CT机高频头、高频医用X光机、介入诊疗手术床、诊断类试纸、试剂盒、医用乳胶类制品、注射泵、无菌医疗器械、中医(民族医)诊疗设备等;引导企业开发特色、适用的社区、家用医疗器械,以及为社区、县乡医疗服务的远程诊疗器械。

  (二)持续扶持新材料产业。

  以量大面广和国家重大工程亟需的高性能材料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有色金属、生物质基、稀土等新型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产业,培育一批新材料名牌企业,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和生物基新材料基地。

  1. 有色金属新材料。

  铝基新材料。重点发展高纯、高强、高韧和耐高温复合材料,包括航空航天、高铁、城轨、船舶、汽车、装备用大型中厚板材及型材,以及高档铝箔坯料、印刷用PS板、汽车用铝合金复合材料和高档建筑饰用材等。

  铟基新材料。重点支持高附加值、高水平的铟深加工产品生产,科学规划,保护、开发利用好我区铟资源。按照多元化产业链发展的方式,打造以柳州、南宁、河池、来宾为中心的铟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铟产业集群。

  锌基新材料。重点发展超细高活性锌粉、锌基合金、镀锌合金、纳米氧化锌、氧化锌晶体,以及锌溅射靶材等新兴材料。

  锡基新材料。重点发展锡电子焊料、锡和锡锌合金靶材、锡箔、锡酸锌、羟基锡酸锌、锡基陶瓷材料、锡热稳定剂等中下游高端新兴材料。

  锑基新材料。重点发展锑阻燃剂系列、锑酸钠系列、醋酸锑、硫代锑酸锑等高技术综合材料产品。

  2. 生物质基新材料。

  鼓励现有淀粉骨干企业充分利用我区淀粉优势资源,以脱支淀粉、聚乳酸等技术生产成熟可靠、产品综合加工性能好、用途广泛的生物降解材料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生物降解、塑化以及木材改性等生物质基新材料。

  3. 高性能稀土新材料。

  利用我区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借助大型央企人才、资金、技术优势,重点发展高效稳定发光材料、稀土合金、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肥料饲料等功能助剂;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道路发光材料、节能灯具、导电材料、永磁电机等。

  4. 其他新材料。

  锰基新材料。重点支持以金属锰为原料的电器元件、无汞碱锰电池、锂锰电池、不锈钢制品等深加工产品生产。

  非金属矿新材料。重点支持高岭土、滑石、膨润土、重晶石、石英砂等资源精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的高纯粉体、微细粉体、纳米粉体、改性粉体等新材料,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涂料、颜料、防火耐火、日用品和化妆品、石油化工、航天航空等新材料。

  (三)提升新能源产业。

  以核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和智能电网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正在推动能源领域的新革命并形成新一代能源装备制造业,我区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调整提升我区能源结构,构筑全国清洁能源示范省(区)。

  1. 大力发展核电。

  重点建设防城港红沙核电、防城港白龙核电、平南白沙核电等项目,同时加大核电厂址保护,积极开展其他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适时引进第四代核电项目,积极稳妥开展泛原料加工,延长核能产业链。到2020年,核电能源占我区发电装机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2. 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

  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燃料乙醇、生物柴油、规模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和气化等高效清洁燃料,努力打造国家生物质能源示范区。

  生物质发电。制定生物质发电项目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项目。争取到2020年平均每34个县建设1个生物质发电项目。

  燃料乙醇。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我区木薯燃料乙醇二三期项目建设;积极研究糖料蔗多元化发展新途径,探索发展甘蔗燃料乙醇,促进蔗糖燃料乙醇互动发展;积极研究纤维乙醇的开发利用。

  生物柴油。筛选小桐籽、石栗、油桐、光皮树、蓖麻等适合我区种植的生物柴油能源植物,积极推动原料林基地建设,配套发展生物柴油加工项目。争取国家批准我区作为生物柴油试点。

  规模沼气。充分利用制糖、酒精、淀粉等工业企业和规模养殖企业的废水废渣,大力发展规模沼气生产,依托我区生物质技术创新平台的技术力量,研发分离纯化工艺技术,积极推广沼气提纯民用、沼气发电。

  生物质固体成型和气化等高效清洁燃料。加强对林区采伐剩余物和农林秸秆生物质固化成型及气化等高效清洁燃用产业技术体系的研发,重点建设若干个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和气化燃料项目。

  3. 合理开发风电、光伏发电。

  规模发展风电。重点推进资源金紫山、北流大容山、北海西场等风电场项目建设,适时建设海上风电项目。

  适度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重点推进我区光伏电池及组件产业化,适度发展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站,加快太阳能利用,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做好边远山区农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解决无电户用电问题。

  (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打造我国重要的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1. 节能产业。

  工业节能方面。重点引进开发和推广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等主要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节能工艺以及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大力推进节能锅炉、节能矿热炉、节能高炉应用、余热余压和尾气利用、短流程冶炼工艺研发应用以及LED 半导体照明光电子产品生产。

  建筑节能技术与节能建材方面。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和建筑节能综合技术,推广矿渣、粉煤灰等各种废弃物回收制备绿色环保建材和高性能混凝土等,形成我区新型建材产业,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

  2. 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

  大力推进尾矿、废矿以及冶炼渣综合利用,加强共生、伴生矿的研究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回收利用铜、铝、镍等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加强制糖、淀粉等工业企业和农业废弃物回收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报废机动车、家电处置产业。

  3. 技术与装备制造。

  重点发展制糖、淀粉、造纸、制革、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和配套设备;重点开发分散式污水处理及回收一体化技术设备和制浆、淀粉等工业废水以及养殖业废水处理装备、垃圾渗滤液无害化处理技术装备、市政污泥资源化成套装备。积极研制烟气高效除尘、脱硫、脱硝等技术和成套装备以及高效洁净催化燃烧和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发垃圾收集、分选、预处理、卫生填埋、焚烧技术和成套设备;积极发展高炉水淬渣、炼渣、矿渣、粉煤灰等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发展废水、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等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等。

  4. 节能与环保服务业。

  重点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服务,包括设计、成套设备、安装调试和专业化运行服务;推进节能环保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发展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以及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监测等咨询服务。

  (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紧紧抓住国家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云计算和云存储、三维、三维矢量云软件、物联网等产业,着力打造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1. 云计算和云存储产业。

  鼓励云计算和云存储行业应用,建设云服务公共平台,推进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容灾备份技术和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引导组建云计算产业联盟,形成云计算创新发展的合力及产业力量。

  2. 三维产业。

  加快三维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和集成化与各种专业模型融合。重点支持应用激光雷达高精度测量及逆向建模技术,在土木工程、矿产能源、资源管理、电网运营管理、城市管理、减灾防灾、应急联动、文物数字化等领域实现高精度三维数字化;积极促进智能电网建设从规划到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维护实现三维数字化。

  3. 三维矢量云软件产业。

  重点支持利用海量三维矢量、栅格和文档等信息集成一体化技术,为各行业、各领域提供高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

  4. 物联网产业。

  在国家和行业代码解析服务系统框架下,创造条件建立自治区级物联网管理中心。重点支持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从射频识别技术或传感技术出发,在射频识别网络或传感网络基础上构建物联网,积极引导生产、流通、物流、公共服务行业等开展试点应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溯源、防伪、跟踪、定位、监控、自动化管理等物联网公共服务。

  5. 其他信息产业。

  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信息技术平台,研究云存储、三维产业、物联网、“三网”融合的发展政策环境,重点支持公共安全、智能环保及环境监控、智能农业、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司法等方面的新一代信息应用项目。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六)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

  紧紧抓住国家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机遇,在做大做强做优我区传统汽车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通过对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配套完善零部件供应,着力研发新能源汽车系列产品,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依托现有汽车骨干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骨干项目,逐步打造我国区域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1. 建设现代化的广西汽车城。

  在柳州柳东新区规划成片区域建设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物流通畅、产业链各环节衔接紧密、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为一体的新型汽车城。在汽车城内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项目,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城的一大亮点重点培育。

  2. 加强三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关。

  围绕油电混合动力和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电机及管理系统,以及整车控制策略及控制器开发三大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自主创新攻关。重点支持整车控制策略和整车控制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混合动力总成集成模块、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总成、双燃料发动机、电磁直接耦合油电混合动力引擎、制动能量回收以及发动机电喷技术、电子油门、电子踏板等电器总成,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

  3. 加快推出新能源汽车系列产品占领市场。

  跟踪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增加投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步伐,尽快向市场推出纯电动轿车、纯电动微型客车、纯电动及混合动力多功能乘用车产品;油电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纯电动、混合动力城市小公交等客车产品;纯电动区域物流用车、环卫、机场、景区观光、邮政转运等商用车产品。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完善售后服务。以公交、出租、公务、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在南宁、桂林、柳州、北海等市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争取列入国家示范推广试点城市。

  (七)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

  充分利用我区生物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紧跟现代生物农业技术发展方向,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农业重大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发展高效、低毒、无残留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促进我区生物农业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形成区域性特色生物农业基地。

  1. 生物育种。

  在农作物方面,以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生态、安全为方向,重点支持超级稻、优质稻、功能性专用水稻、双高甘蔗、双高木薯、桑树、西甜瓜、水果、茶叶、蔬菜、花卉等;在畜牧水产方面,以大宗畜禽、水产优质新品种为重点,择优支持优质良种奶牛、奶水牛、瘦肉型良种猪、节粮型蛋鸡、优质肉鸡、特色畜禽和淡水鱼、海水鱼、贝藻、桑蚕等;在林业方面,以生态建设、工业原料、木本油料、生物能源产业为重点,支持能源林、能源草、速生工业用材林、经济林等。通过产学研联合,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等科技合作,依托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以及物种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相关试验基地,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生物育种产业化创新体系,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示范显著的生物良种繁育和产业化基地,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2. 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

  加快高效、安全、无污染生物农药、茶皂素和生物肥料新产品的研制与推广应用,推进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的产业化。重点建设高效环保生物农药制剂、鱼藤酮植物源农药产业化工程。重点发展有机复合肥、微生物肥、发酵菌剂等系列生物肥料;开发利用高效固氮、解磷、解钾菌种,综合利用糖厂滤泥、蔗渣灰等生产新型高效生物肥。

  (八)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

  把握产业升级和沿海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平台,积极实施大集团战略,大力引进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知名的企业集团,通过重组、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骨干企业。重点提升壮大工程机械、内燃机、电工电器、数控机床等产业,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1. 工程机械。

  大力发展机、电、液一体化控制,高效、节能产品。进一步提升轮式装载机的领先优势,大力发展系列履带液压挖掘机、预应力机具、水平定向钻机、凿岩机等产品,重点发展大扭矩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变速箱、驱动桥、液压件、机电一体化、电液控制、高精度高可靠性控制元件、液压元件、大型轮胎、高精高强可靠性控制元件、液压元件、大型轮胎、高精高强铸锻件等。重点建设柳工工程机械液压元件研发制造基地。

  2. 内燃机。

  以促进内燃机产业向绿色制造方向发展为目标,重点突破发动机电控喷油系统开发与标定技术、汽油机缸内喷射技术、高效率、高压比涡轮增压系统及中冷技术、混合动力控制技术、发动机轻量化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全电控内燃机、高速小型直喷燃烧系统柴油机、再生空气混合动力发动机、两级增压低碳节能高效发动机、混合动力车用发动机等产品。

  3. 轨道交通装备。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要求,依托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具有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完整体系的优势,联合我区铝业骨干企业,立足全国面向东盟,重点发展铁路建设、轨道交通装备、机车车辆、地铁车辆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

  4. 数控机床及电工电器。

  数控机床重点发展数控系列铣床、平面磨床、钻床和锻压机、数显量具等产品。以自动万能铣头为核心功能件,大力发展五轴联动、五面体加工高档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积极发展数控锻压机床和数控电加工机床产品。

  电工电气重点发展特高压输配电设备、电网自动化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高压输变电设备、电力电容器、传感器和电力电缆等产品。巩固中小型发电机市场,积极发展大型常规机组发电机,加快开发大型贯流式水轮发电机。

  (九)积极推动海洋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我区拥有一片海的资源优势,以陆域为支撑,以港口为依托,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在发展壮大传统海洋产业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海洋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精细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高端船舶、海洋现代化服务业等产业。打造我国重要的区域性海洋产业基地。

  1. 海洋生物制药。

  加强医用海洋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重点支持多糖、蛋白质、氨基酸、酯类、生物碱类、萜类和淄醇类等生物制品和药物产业,以及以鲎试剂、珍珠系列药品和保健品等特色产品为基础的药物、功能食品、生化制品和农用产品产业。

  2. 海洋精细化工。

  争取实施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化工程,重点开发海洋生化制品,形成工业用酶、生物材料、化工原料等产业;支持提溴、提钾等新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溴系列制品、苦卤综合利用制品、精细化工等产品。

  3. 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

  利用我区建设沿海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引进大企业建设海洋石油平台、储运处理装置等海洋工程装备项目,大力发展客船、货船、渔轮等制造和修理。重点支持游艇、游船等高端船舶修造。

  4. 海洋现代化服务业。

  重点发展滨海观光旅游、游艇游船活动,建设一批休闲度假主题园、海上游钓公园、水族观赏基地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运营模式,推动开展邮轮游艇等海上旅游运动项目,多方位开展国际海上旅游活动。

  (十)加快发展养生长寿健康产业。

  适应人口老化和居民养生保健、养老观念更新的需要,充分发挥巴马等长寿之乡的国际影响效应,大力开发养生、养老、保健用品,加快培育发展我区多元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养生基地。

  1. 养生保健基地建设。

  通过政府引导,积极吸引东盟国家、港澳台地区等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慈善机构等,建设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重点支持巴马等长寿之乡养生保健项目建设,形成一批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保健养生基地。

  2. 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政府主导在全区建设“银发”工程,依托社区建立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在内的养老服务体系;在沿海地区、桂林等旅游风景区及“长寿区”,多元化投资建设一批养生、疗养康乐项目。

  3. 养生、养老、保健用品开发。

  依托我区现有品牌效应,引导企业根据养生、养老、保健产业的特点,重点支持养生养老的保健食品、护理用品、康复辅助器械和自助设备等。

  4. 提高“银发”产业服务水平。

  鼓励有条件的院校设立养老服务专业,优先培育养老服务护理专业人才;加大技能培训,积极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四、组织保障和支撑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织领导,自治区产业办负责统筹协调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并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专项规划,确定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自治区工信委、科技厅、财政厅、环保厅、国土资源厅、教育厅、卫生厅及广西科学院、广西农科院等区直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协调配合工作。

  (二)加大财政投入。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系列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计划和示范工程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布局、重大专项和资金支持。自治区、市级财政要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财政通过整合资金渠道,增加投入,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具体设置方案另行研究决定。重点支持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重点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开展规划编制、可行性研究、规划环评等前期工作。激励先进,每年从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中安排经费用于奖励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表现突出的市和部门。各市也要根据财力和实际情况相应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三)强化金融支持。

  要抓住国家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加快设立自治区和市级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风险基金。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支持新兴产业领域中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集合债券以及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和信托产品等形式直接融资,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体系,发挥金融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作用。

  (四)加强合作交流。

  鼓励国企、民企、外企采用合资、合作的方式建设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鼓励区外企业、院所和个人来我区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区内企业、院所委托区外国外机构共同研究开发核心技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院所“走出去”,参与海外研发活动,鼓励区内相关机构、企业参与有关国际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五)健全推进机制。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为新兴产业发展出谋献策。加快推进股权等多形式激励机制,支持科技人员在创新型企业中持股参股;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及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创业;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相互参股,建立产学研联盟。完善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向创新型特色园区发展。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兴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产业监测分析工作。发挥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的机制作用,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市和项目责任单位予以奖励。

  (六)营造良好环境。

  加大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农业、先进装备等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加强金融、物流、信息、担保等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加强审查、评价、认证认可和监管,营造规范产业发展环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环评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涉及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实行“三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对纳入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产品或设备,享受企业所得税减计收入或投资抵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依法保障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支持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成果优先在区内进行转化。在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每年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作为创新试点单位,在科研开发、专利申请、成果转化,企业重组、制度创新等方面给以重点扶持,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基础条件。

  (七)加强队伍建设。

  整合全区现有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的教育资源,鼓励各类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优化学科设置,引进培养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研究型、技能型、高层次人才。在大型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产学研联合建立新兴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实施股权激励机制,鼓励专利、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和分配。贯彻落实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安排专项资金,有针对性的引进领军人才、新兴产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金融人才,鼓励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来桂创办企业和从事科研工作。

  (八)狠抓工作落实。

  各市、各部门要按照确定的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产业重点,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利用“百企入桂”、“央企入桂”平台,大力引进行业领军企业,统筹推进重大项目,促进产业集聚,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按本意见所明确的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附件: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作分工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14 广西假肢康复中心
地址:广西柳州市荣军路217号 电话:0772-3838813 3818091
技术支持:指尖互动网络